游人小说网 > 重生之东宫有梨树 > 第二十四章 暗流涌动

第二十四章 暗流涌动


上次回到京城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廖清河生了一场急病,沛儿喊了加急快马送信过来,我一路上都着急心焦,结果到了京城才发现两个月过去,廖清河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于是我和沛儿一起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不过好在挨骂之后便是好酒好菜的清闲日子,恰好当时是冬天,我便在京城躲了两个月才恋恋不舍回了北川。

  “许大人,越靠近京城,怎么觉得仿佛越不舒服呢?”跟在我身边的翠微嘟囔了一声,“自从过了咱们隆山之后,尤其再越过褐山之后,我总觉得好像心里惴惴不安的——多谢许大人允许我一同上马车,在底下真的怪害怕的。”

  “这有什么好谢谢的,红儿让你来照顾我,我本就该负责你的安全——这一路上也是邪了门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些流民。各地府衙看起来也格外萧索。”

  “六年前咱们北川还是不毛之地,京城是繁华之处,怎么才几年过去,北川就成了人人向往的好地方,反而京城倒是不行了呢?”翠微和红儿一个性子,口直心快,她拽拽我示意我附耳过去,“难怪人家当年就说,咱们侯爷是麒麟降世。这麒麟到哪里,祥瑞就去了哪里。咱们侯爷到了北川,北川就从原来没人愿意去的苦地方变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模样。”

  我笑着摇摇头:“什么麒麟不麒麟的?可不能瞎说啊。子不语怪力乱神,北川如今能繁荣发展,乃是上下一致,勠力同心的结果。这地里的粮食,仓库中的兵械,都是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做到的。如何加之天意呢?”

  翠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人说的是,这是咱们北地三郡一起努力的结果——不过这几年京城确实不大行了,许多原本在京城讨生活的游商都要不北上去北川侯治下,要不南下去广王治下。京城赋税太高了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

  “大约如此吧?”我看着道路两侧的农田,明明应该是春耕时节,然而田里却是荒凉一片,只有大约不到一半的土地在正常地播种着,“我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朝廷曾经来书要求全国赋税统一,但是大人以北川民心初定为借口拒绝了,只是升了一些冶铁的税。”

  “广王那边好像也只升了不到一半,我有个表哥前些年得罪了村里的老爷,被问罪贬去了南边一个海岛上。这么多年杳无音信,我娘担心他早就死了,不过去年他总算寄了一封信给我娘,信上说自从广王去了岭南之后,他日子好多了。原本他们这些流放犯人总是被人欺凌,但是广王过去约束了狱卒,还将他们的卷宗一一整理过,凡事有冤屈的都重新审理,眼下他的事情已经沉冤昭雪,终于不用在那里继续做苦役了。”

  “真的吗?那他终于可以回家了?”我听着也很为他高兴。

  周恪法崇尚法家思想,将那几卷法家经典背得滚瓜烂熟。他公正无私,赏罚分明。虽然大部分时候,习惯于藏在铁律背后的周恪法比起哥哥周恪己总显得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就像恪己大人一直赞赏的那样——

  “恪法,国之度量也。”

  “倒也没有,表哥说他眼下在岛上种甘蔗,可以做成甘蔗糖的那种。他说那边的糖税这几年很低,他要努力在那边赚一些钱再回家。”翠微捂着脸叹了一口气,“别说他们了,眼下就是在湎乡侯、成王治下,也比在京城好多了。京城但凡能赚钱的买卖没有关系都挤不进去,而且那些老爷夫人可难伺候了,整体板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动辄便生气记恨我们这些下人,弄不好便要掉脑袋,想想都觉得待在京城可没有意思了。”

  我没有回答,只是叹了一口气。

  到了城外已经是当天午后,进出城门的队伍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多少有些人烟稀少的意思。不过一旦进了城门,京城的繁华便再一次展现在眼前,甚至比起几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瑰丽而宏伟的建筑矗立于正和街两侧,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在夕阳下越发显得奢靡而冷清,路上少见叫卖的小贩与匆匆从东西市离开的小贩。明明街市上人少了许多,那看着就吓人的店却莫名多了起来。甚至有一处看着便不对劲的酒楼就藏在正和街旁边的巷口里,门口挂着红绸子正在准备开张。

  我觉得有些不舒服,匆忙便带着翠微回了义父的太师府中。

  太师府中略有些冷清萧索,从后门进来之后一路上都落满灰尘,我有些忐忑,疑心大约是圣上有意疏远孤立廖清河。等到进了后院,总算多了些温馨的感觉,尤其是靠近伙房的位置晒了不少腊肉咸鸡,按照廖清河一般的习惯,这些大约是为我准备的。

  廖丰,也就是曾经的沛儿本来在院子里晒书,双手绑着襻膊,看见我进来了惊喜地喊了一声:“许大人!”

  我把手上的礼物递给沛儿:“好久不见了,义父呢?”

  沛儿及冠礼后,廖清河本来想着给他做媒成家,但是沛儿说什么也不愿意。廖清河没法子,因为沛儿家中已经没有其他亲眷,便只能收为养子,取名单字为“丰”,字沛德,如此一来好歹沛儿有了个像模像样的名字身份。

  沛儿,不对,眼下应该叫廖沛德才是。廖沛德把我手里的包袱接过去:“昨日老将军大约是身子好了些,便邀请太师上门喝茶叙旧,眼下太师还没回来呢。”

  原本我还想着老国公这装病还挺尽职尽责的,都几个月了还在装。但是这么大一波事情来来回回,唐宣文的过错虽然最终在多方斡旋操作下总算是没有造成什么恶果,但是毕竟是雄心勃勃去的北川,最后不过几个月便铩羽而归,丢脸起码是肯定的。

  老国公不会不知道唐宣文如何在情急之下给了唐云忠一剑,险些害得唐云忠丢了性命。说实话我要是他,就是一开始是装病,听完这一通乱七八糟之后估计也要真的被气病了。

  眼下正是低调的时候,我可不想惹上什么事情,自然是留在太师府乖乖等廖清河回来。闲来无事,我便帮着廖沛德一起收拾东西,顺便跟他唠起家常:“沛德,我来的路上看见京城周遭的村落很是破败。怎么明明是春种时节,田地里却没什么人呢?”

  提起这一点,廖沛德叹了一口气,神情很有些无奈:“眼下赋税越来越高,去年少雨收成不好,也没有降低税收。许多人租不起地就丢下田地逃走了,他们需要征收的部分被平摊给其他征户,一般来说附近州府大约是要收缴三分之一给朝廷,但是要再层层分下去,农户辛苦一年,能存下当年四分之一的收成已经不容易了,那佃户和短工就更不用提了,大抵也就是讨一口饭吃罢了。”

  “琅琊郡眼下对占有十亩以上土地的人家是征收是十亩土地算自种土地,税收为五分之一,十亩以外的土地收四分之一,如果愿意付给佃户当年收成去除税收后的四分之一,那么就能少缴纳税收,大约只需要缴纳五分之一给府衙就好。这几年还鼓励耕种荒地,北川附近不少佃户已经有了自己的地,倘若是自家耕种,一般也就缴纳五分之一就好……只不过因为这样,所以不少人家不愿意报多的土地。眼下郡守大人养了一批‘裁亩官’,每年两次算各家土地大小,姑且也算把事情解决过去了。”

  “只要五分之一……”廖沛德叹了一口气,“其实前两年太师为我将来考虑,为我在城外置办了两三亩薄田。然而我自己管了一年多,才知道眼下种田讨不着活路是真的,我本来将田地租给了一个少年,也没想着捞什么本回来,就想着不能荒废才好。”

  “可是后来隔壁户跑了之后那几亩地属于的村子就要摊征。这么一均摊,本来我自己都快倒贴钱了,那租户一年起码还要交付些银钱让他生活吧?加上去年收成不行,丝绸价格又下跌不少。我自己的小金库都快养不活那几亩地了。最后太师也觉得不能这样,便帮我在岭南广王那边买了三亩地,每年的收成折成现银寄给我。”

  “都要买地,怎么不来我们北川买啊!”我兴致勃勃跟他推荐,“北川眼下除了旱地还有些药田,虽然说种起来有点麻烦,但是收入也高啊,而且你还可以聘请咱们那边专业的药农,他们虽然比一般佃户贵好多,但是人家技术好的咧。你想想我个五品官一年也才二十多两银子,那药田一年赚个三十两五十两可不成问题。”

  “北川,我现在哪里买得起北川的地啊!”说到这里,廖沛德倒是抱怨起来了,“许大人你知道现在北川的田多少钱一亩吗?”

  我眨巴眨巴眼睛,最近几年我忙着东奔西跑,倒是完全没有注意田地价格,“多少钱?七年前那会儿刚刚重新分地的时候好像是十两一亩?不过当时可以先租赁,两年就能靠工钱拿一亩地回去。眼下就是涨了一番,也就二十两吧?”

  “我年前才问过钱庄,眼下北川的地均价是四十两!”

  我差点没兜住瓜子:“多少?你说多少?”

  “四十两,这还不是最靠近北川的,那边更贵,据说已经涨到六十两了!”

  “就,就我们那旱地?种麦子的?”我瞠目结舌,颓丧地往地上一摊,“坏了,这几年光顾着做贡献,忘记关注土地价格了——我估计就是八十两也难买个宅子了。怎么办,要不直接让唐云忠赔我一处宅子好了。”

  “眼下岭南土地还是二十两,能买两倍多的土地。再说岭南气候温暖湿,我想着等过两年太师告老还乡后就带他去我那里常住,北方到底寒冷,还是岭南更适合养老。”

  我听着他描述,也觉得心情不错,嘴上却不忘记调侃:“哎,两个儿子都在南面,我这义父啊也就不管我这个去了北面的闺女咯。”

  廖沛德还没说话,一个苍老中带着几分笑意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老夫日日夜夜都记挂着你们,到头来还嫌弃不够,还要怎样?老夫就该离你远一些,省得一把年纪了还睡不好整日地发愁。”

  我一下从石头上蹦跶起来,转头看向廖清河:“义父,您回来啦。”

  廖清河将肩上披风褪下,递给一旁的廖沛德,虽然看着确实仿佛又苍老了些许,不过气色倒是很不错,前几年有一度廖清河都已经病弱到需要拐杖了,眼下不知道为啥又精神奕奕起来,甚至腰背都挺拔不少:“回来了,一回来便听着你在说我坏话呢。”

  我哼了一声:“什么坏话?我是肺腑之言,义父当真要告老还乡,为何不去北川,非要去岭南?可不是岭南多有义父的得意门生吗?别说我,大人听了都要生气。”

  廖清河背着手笑了起来:“你呀……我这一把老骨头也耐不住北方的天气了,你可算饶了老夫吧,南方气候好,天气也暖和,又是我娘的老家,我早就想去看看了。今日老夫去找老国公还说起这件事情,到了今日,唐镇远那家伙倒是羡慕起我来了。唐家那些后生晚辈自己不争气,却日日烦扰他。眼下分明是自己闯了祸,却一心想着要他出面撑腰,让他好生难受。”

  说着,廖清河捻须颇有些得意地笑了起来:“今日他还假模假式地夸了沛德,说沛德比他所有儿女加起来都要孝顺体贴,还问我倘若去南方,愿不愿跟他搭个伙!看了几十年的老家伙,我告老还乡就是图个清闲,谁要和他一起?再说,他才舍不得京中这些荣华富贵呢。”

  “义父怎么想到要告老还乡的?”我为廖清河沏了一杯茶。

  廖清河闻言无奈地笑了笑:“老夫难得能活到耄耋之年了,着实也是掺和不动这些事情了。本想着做个魏司空,不过眼下这局面,也确实累不动了。”

  “眼下这局面?”


  (https://www.yourenxsw.net/chapter/3881051/1111097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w.net